污水池除臭生物滤池技术
日期:2015-8-1 9:48:51 | 阅读:1426次
生物净化技术处理臭气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或转化气态污染物,对于低浓度的可生物降解物质,具有效果较好、投资和运行费用低、较少二次污染等优点,其中生物滤池在市政设施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仍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生物滤池的滤料以干树皮、木屑、有机垃圾、纤维性泥炭、砂子等为主,以物理吸附、吸收、生物吸附、生物、微生物降解为机理。滤料的深度一般为0.9-1.2米,每平方米可处理50-80 m3/h的臭气。滤料含水量应有50-80%、孔隙率为40-50%、pH值6-8,气体在其间的停留时间约为45-60秒。
限制生物滤池技术应用在加盖除臭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它的运行和和维护,比起化学吸收法要复杂得多:
-湿度要保持接近100%的状态,但要注意渗沥液的回收;
-布气要均匀,避免局部短流而导致的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空;
-控制进气的灰尘和颗粒含量,避免氨气浓度超过处理极限;
-定期更换滤料,一般为2年;
为了达到一定的处理气量和除臭效率,一般生物滤池都是体积庞大,以保证滤池有足够的反应体积,对于一个日处理量为3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如果通风量每小时200,000立方米,至少需要2000平方米的生物滤池来对气体进行脱臭,因此这种技术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实施。虽然它在欧洲的市政设施中还是有一定的利用率的,但是在美国的市场有限,因为美国对于去除率和连续性的相关规定更加严格。在中国,这种技术的应用还非常少,德国政府在1998年赠款北京政府建设的南宫堆肥厂,配置了一座体积相当大的生物滤池。